会员注册 | 会员登录 | 发布商机   免费发布简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铭万商机  
瓦楞纸箱 | 服务类 | 相关耗材 | 各类工业用纸 | 蜂窝纸箱机械设备耗材 | 瓦楞纸箱机械设备 |
网站公告:
中国瓦楞包装网是一个围绕瓦楞包装行业,集中展示纸箱包装,瓦楞纸板加工、包装印刷、包装机械、原纸供应、软件开发等瓦楞包装行业相关的大型行业平台。是中国地区专业、有影响力的瓦楞包装电子商务平台。
资讯类型
行业动态 企业动态 展会快报
热点专题 科技动态 标准法规
包装技术 行情
热点专题 更多>>
科技动态 更多>>
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标准法规»正文
标准法规

包装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来源:[] 作者:[] 点击率:[1246] 时间:[2009/2/14]
(讨论修改稿)
 
    包装工业现代化和包装产品水平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包装已由商品附属地位逐步演变成为商品的重要组成(不可或缺)部分,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发达地区竟相加快发展的重要产业。包装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及关联农业、工业、流通等领域的大产业。包装工业作为商品面向市场的主要配套产业,对推动其它行业作用巨大。
    新世纪的头五年,在我国历史进程中是不平凡的五年,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五年。我国摆脱了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成功地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经济社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十五”期间,我国包装工业加快技术进步,壮大重点骨干企业,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整体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经过全行业的努力,我国包装产业已经从一个分散的行业,发展成为一个以纸、塑料、金属、玻璃、印刷、包装机械及包装服务为主要构成,拥有一定现代化技术与装备,门类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包装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涉及第一、二、三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行业跨度大的特点。长期以来,包装企业除主要分布在轻工行业(部门)外,在商业、农业、外贸、军工、印刷出版等系统中也大量存在,行业管理混乱,缺乏总体发展规划和统一、有效的监督、协调机制,给包装工业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今后五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时期。为应对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和给包装工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战略上统一筹划我国包装工业的发展,特制定《全国包装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指导全国包装工业持续、有序、健康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包装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一、包装工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以年均递增18%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这表明我国已具备了能够占领本国现代包装大市场的实力。
    (一)主要发展成就
    ——包装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据对1万多家规模以上包装企业统计,2004年上述企业工业总产值、利税分别为3283亿元和250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利税的×.×%和×.×%(只要找到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数就可计算出来);出口额为356.69亿元,占总产值的11.5%。包装行业的从业人员从1980年的80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320 万人(最好找到2004年的数字),占全国工业企业就业总人数的××%。包装工业总产值在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80年代初的0.4%上升到现在的2.4%,包装在我国国民经济42个主要行业中,从80年代初期的倒数第二位跃升到现在的第14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重要)产业之一。目前,我国塑料包装机械的年加工能力和塑料编织袋、复合软包装、金属桶、瓦楞纸板的年产量均列世界前茅。
    ——包装工业在总体满足为全社会消费品提供配套服务的基础上,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各类包装产品在质量、档次、品种、功能等方面已基本(能够)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纸包装业1135亿元,同比增长24.3%;塑料包装业929亿元,同比增长18.6%;玻璃包装业89亿元,同比增长4.2%;金属包装业231亿元,同比增长7.8%;包装印刷业628亿元,同比增长11.4%;包装机械制造业170亿元,同比增长8.6%,形成了以纸、塑料和包装印刷为主的产品结构。2004年,包装工业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5万多亿元的国内商品和出口总额达6000多亿美元的出口商品提供了配套服务,为保护产品、促进销售、方便运输和物流管理及提升商品市场竞争力作出了贡献。
    ——企业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大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包装行业已经有9家上市公司,迈出了包装行业从社会融资的重要一步。数十家大型包装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包装发展的中坚力量。
    ——高新技术开始在包装工业中得到应用,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如纳米再生纸浆、陶瓷网纹辊、纳米喷涂表面处理、纸质增强剂、无菌包装技术、可降解塑料、微细瓦楞制造(可以再补充)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在包装行业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包装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包装印刷、塑料薄膜、瓦楞纸板等行业中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同期先进水平,我国包装机械设备制造水平也正在逐步适应包装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改造的要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包装工业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其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包装工业结构不够合理。一是从产品结构上看,简单、原始产品多,深加工和精加工产品少;普通包装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功能性包装产品发展不够;重包装制品轻包装材料,重设备轻技术,重生产轻研究开发;产品更新换代慢,导致包装产品结构不合理,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二是从地区结构上看,西部地区包装工业比较落后。2004年西部12省区包装工业产值仅占全国包装工业总产值的(××%),而东部的山东、广东、江苏及浙江包装工业产值占全国包装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三是从企业结构上,包装企业总体规模小,产业集中度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还有10多万家小型甚至于家庭作坊式包装企业,这些企业设备简陋,生产工艺落后,经营管理粗放,点多面广,分散游离,很难适应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规划的需要。企业综合竞争力低,企业内部各种结构的调整和各种机制的运用与市场经济规律不相适应,在实现企业的规模与结构、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效益的三个统一上缺少动力。
    ——包装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新产品开发和研发能力不足。我国包装工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上缺少支撑技术创新的机制,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产品,新型高新技术包装材料研发能力不足,产品结构设计水平较低,包装制造业的制造设计能力及技术含量低。2004年包装工业新产品的产值为127.68亿元,仅占包装工业总产值的3.89%。特别是与包装工业配套的包装机械发展相对滞后。我国包装国产设备技术含量低,自动控制系统与工艺流程设计和机械制造脱节,产品性能稳定性和成套性差、精度和自动化程度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且调整缓慢,大型设备且技术含量高的设备少,低附加值、低水平的产品多,设备稳定性及耐用性与国际先进产品有差距;精度要求较高的包装机械及零部件仍大量依赖国外进口。
    ——包装立法工作滞后和包装工业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严重影响包装工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目前缺乏的独立、完善、自成体系的包装法规,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干预和法律处罚手段,劣质包装、假冒包装、欺诈包装、过度包装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包装膜、一次性快餐盒、塑料袋对周边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污染,形成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包装人才严重匮乏。我国包装行业的人才资源存量很低,加之包装行业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导致包装科技和管理人才严重匮乏,职工素质不高,人力资源开发滞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装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2%左右,大大低于全国工业6.8%的平均水平,从事专门技术开发的人员在职工人数中尚不足0.6%,成为我国包装工业技术水准滞后和制约包装工业发展的瓶颈。
    以上种种状况,难以适应当今包装工业向高技术、国际化、规模化、环保化发展的趋势,无法满足进入新时期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包装工业的需要,不能适应自2005年起中国已进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时代,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建设“包装强国”对包装工业的更高要求。
    二、包装行业“十一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及发展潜力、需求及市场机遇分析
    (一)“十一五”期间形势分析(走向和趋势)
    “十一五”期间,国内经济发展进入以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的新阶段。这既为包装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对其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内包装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由于包装行业的配套性,在21世纪的前十五年内,中国包装工业仍需以较高速度发展,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包装工业所提出的需要。据专家按照我国规划目标测算,到2010年,我国的包装产业市场规模接近5000亿人民币。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包装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也提高了包装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总体地位。
    ——包装原辅材料行业的发展、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品种的日益丰富,为包装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充足的原料,使包装多样化成为可能。
    ——人民群众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包装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消费上已不满足于包装的简单功能,而是希望包装产品具备更多的内涵,这将使包装产品的消费有较大的增长。
    ——党和国家及各部门重视包装工业的发展,为包装工业提供了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多次就包装工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为我国包装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西部大开发为我国包装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产品结构调整扩大了包装产业的发展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特别是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包装产业的支持,特别是包装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包装产品附加值和适应性的增强。随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包装产业发展的领域将被不断拓展,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包装产业加快发展的双赢局面。
    ——国际制造中心的形成为包装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由于巨大的市场潜力、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成本、相对配套的产业基础,正在更广泛地融入国际分工,接受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向世界制造中心发展。
    全球包装市场中,消费品包装占30%,工业品包装占30%,其它包装占40%,新型包装系统、包装制品和材料不断涌现出来,正在改变包装产业的结构。国际包装行业当前的发展新趋势是:
    ——国际包装工业生产和消费趋势。国际包装生产和消费的走向是:(1)安全性包装产品蓬勃发展,世界各国对包装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为防止通过包装将病菌带入国内,各国纷纷在包装的生产、销售以及进出口上采取了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2)绿色包装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些包装产品虽起步晚,但发展快,目前正向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国际包装工业技术发展趋势。各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包装工业。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自动控制技术、纳米技术等基础科学技术以及超高压处理、超高温瞬时杀菌等尖端技术在包装工业生产和产品研发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保证包装安全、卫生、方便和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与传统包装工业技术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
    (二)“十一五”期间的市场需求
    “十一五”期间,食品、家电、日用品消费仍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主体并居于首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的多样化,包装消费的总量仍将不断增加,包装产品的档次、结构也将发生较大变化。同时,包装消费将呈现多层次,一些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包装产品有较大的需求增长潜力,有着良好的国内外市场前景。
    在食品领域,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对微波食品、休闲食品、冷冻食品等速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种趋势将加速对速食品、方便食品包装的需求。与此同时,我国政府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计划,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而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需要配套大量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食品加工和包装机械列为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优先发展领域,这些都将给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
    乳品及饮料行业近年已成为我国最具成长性的行业之一,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乳饮品产品品种及其配套包装的产品品种层出不穷。同时,无菌灌装技术、啤酒、牛奶的PET塑瓶包装等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厂家所看好和采用。
    电子工业2004年在国民经济中的增速超过了30%,我国现已成为世界家电业的制造中心。为更好地面对国际家电及电子包装的绿色浪潮,降低我国出口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破损率,就要提高包装产品的质量。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全面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起草制订《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与欧盟接轨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也于不久前正式出台。海尔、长虹、格力、科龙等我国著名家电企业的产品包装已致力于向减量化和轻量化方向发展,对新型、节能、环保包装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高;国内一大批家电企业也正在对蜂窝纸板、纸浆模塑、可降解塑料、植物纤维、气垫缓冲材抖等各种绿色包材进行测试和试用。包装作为电子工业的主要配套产业将会在今后几年有更加快的发展速度。
    医药工业2004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388.39亿元,同比增长16.9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医疗费用增加,新药品开发力度加大,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步伐加快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扩大,医药工业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为加强对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监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近两年相继颁布了34项国家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标准、25项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方法标准,并下发了《关于加强中药饮片包装监督管理的通知》。另外我国医药包材质量及包装品种都明显低于国际水平。在发达国家,医药包装占医药产品价值的30%,而我国只有10%。目前,我国医药包装行业的年产值在150亿元左右,仅能满足国内制药企业80%左右的需要,这就促使医药包装产业在近年快速发展。专家预测,今后5年将是我国医药包装产业的快速发展时期。
    烟草方面,2003年11月,我国政府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第一个关于控烟的国际公约《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成为该公约第77个签署国。该公约中“烟草制品的包装和标签”的条款将对目前我国的烟草包装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我国烟草企业在2006年11月10日前将要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换装”运动。为此,我国烟草企业现正在烟包设计、包装材料和印刷工艺等方面积极寻找有效的对策。同时,国家烟草专卖局也在烟草行业内积极推广环保的烟草包装材料,一些技术已相对成熟的绿色烟包材料如真空镀铝卡纸等被越来越多的烟草企业所认可。
    日化产品在我国正进入繁荣期,发展潜力和利润空间都十分巨大,随着跨国集团收购步伐的加快,引发众产业巨头跨行介入日化行业,在未来几年内,行业的整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另外国内日化产品包装已经越来越重视时尚潮流,各种新颖包装层出不穷,成为我国包装更新最快的市场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市场需求量加大,日化用品包装将会有更加快的的发展。
    除了颇具魅力的国内市场,我国产品出口市场同样看好。加入WTO后,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出口额每年增加80亿至100亿美元左右。产品出口量的增加,必将带动相应产品包装的增长。
    “十一五”期间,大批新产品要进入开放了的国内外市场进行流通,而绝大部分上市商品,都需要具备能够适应国际市场流通与消费的时新包装。其中绝大多数上市产品,不仅需要有包装,而且还必须要有高质量、上档次的包装产品,要满足数量如此巨大的商品包装需求,无论是包装制品的数量、花色品种,还是质量要求,都是一个令人瞩目,十分惊人的数字,从而必将形成一个发展潜力无穷、国际上独一无二的现代包装制品需方大市场。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包装工业已成为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必将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十一五”期间包装工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国包装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包装行业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包装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行业服务和指导,完善工作机制,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包装行业发展质量,推动企业平稳快速发展。坚持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加快技术创新,支持包装企业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专业化、规模化原则,加快中小企业集约整合,加快包装基地建设和管理,指导企业做大做强。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完善科技教育工作体制,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校企结合,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坚持发展绿色包装产业,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将包装工业转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坚持区域合作,统筹区域发展,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全面提高我国包装工业发展速度和竞争能力。要坚持以下原则:
    ——紧紧围绕市场发展包装工业。要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发展新型包装产品,同时提高我国传统包装产品档次,优化产品结构,保持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包装工业的发展模式。把包装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减少包装工业对非再生性资源的消耗,推进包装工业的清洁生产,控制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实现包装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提高全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紧紧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包装工业产业升级。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包装工业的技术结构水平。
    ——切实加强包装质量安全监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包装生产和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以人为本,保障人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消费者切身利益。
    ——合理进行产业区域布局。对包装产品生产要根据优势产品区域化布局的要求,在优势生产区域集中发展优质、专用的包装产品。东部和中部包装工业发达的地区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包装工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提高包装工业整体水平。同时,大力开拓西部地区,积极发展西部优势特色产品,促进东中西部包装工业的合理布局。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努力培育和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大型包装企业集团和新型市场主体,优化包装工业的企业组织结构。
    ——实施科教兴包和人才强包战略。
    ——继续扩大开放。
    四、“十一五”发展重点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重点
    1、加快包装立法工作步伐,改变我国商品包装法规和标准不完善的现状。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独立、完善的包装管理法律法规。通过制定、完善商品包装的法规和标准,解决目前商品过度包装,严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问题。建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依据《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包装管理的法规,加强包装行业的管理和引导,减少商品过度包装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对于环境的污染。
    完善包装生产和产品的标准体系和许可证制度。尽管我国大部分包装产品已有国家或行业标准,但普遍存在标准滞后、制定周期长、标准水平偏低的问题,有的标准与国际包装标准不接轨,同时,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产业化程度不高,不能适应产品质量提高的需要。国际发达国家从保护本国利益、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技术进步出发,都有一整套涉及包装的标准和产品认证制度,并且不断推出新的规定。凡是不符合这些规定的包装商品,都会面临限制甚至处罚。从国内市场来说,缺乏强制性的包装产品认证制度,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干预和行政处罚手段,也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包装制品的违规生产,一些伪劣产品以假冒包装做掩护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助长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与国际接轨的包装标准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大量的生产企业缺乏应对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新型包装对策,以至于影响商品出口。
    2、加大对科研开发的投资力度,解决我国包装行业研发力量薄弱的历史问题。
    我国包装行业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不够,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包装行业研究开发力量薄弱。从整体来看,现在全行业还没有一个与国外同业界相当的包装科研开发机构,行业管理所需的技术基础性工作十分缺乏。从技术创新和研发的主体——企业来看,包装企业的技术中心也没形成,企业科技投入很少,开发能力薄弱,自行研究的加工工艺和产品稀少,产品缺乏竞争力,多数企业把技术进步寄托在不断购置和引进设备,未能解决自主研究开发的问题。产学研脱节,更导致整个行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纵向断链、横向断层,致使整个行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方面无法形成合力。
    3、加强包装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
    在进一步巩固现有包装工程高等教育规模的基础上,争取尽快设立包装工程的硕士和博士学科点,扩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增加职业技术学院的包装工程专业招生人数;包装教育要与各行各业包装设计部门和包装市场企业密切结合,大量培养实用性包装专业人才。
    大力开展包装工程在职培训,提高现有从事包装研发、生产、管理与物流等部门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4、创企业和产品名牌,提高综合竞争力。
    至今为止,我国包装企业和产品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名牌。所以帮助企业通过整改、提高,经过合理的市场化运作,获得真正的“中国名牌”,成为新时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5、推进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包装体系建设,将包装工业的发展纳入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绿色包装是指有利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商品包装。绿色包装是包装领域的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理念在包装领域的运用和具体体现。绿色包装一般具有七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实行包装减量化[Reduce],包装在满足保护、方便、销售等功能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二是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Reuse],包装在完成某项使用功能后,经过适当处理,能够重复使用。三是易于回收再生[Recycle],通过生产再生制品、焚烧利用热能、堆肥化改善土壤等措施,达到再利用的目的。四是能再装罐使用[Refill]。罐、瓶等包装物在回收之后,可以再装罐使用。五是包装废弃物可以降解腐化[Degradable],其最终不形成永久垃圾,进而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4R1D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发展绿色包装原则。六是包装材料对人体和生物应无毒无害,包装材料中不应含有毒性的元素、病菌、重金属,或这些的含有量应控制在有关标准以下。七是包装制品从原材料采集、材料加工、制造产品、产品使用、废弃物回收再生,直到其最终处理的全过程均不应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危害。
    “十一五”期间,重点要研究开发新型绿色包装材料(包括各种材质)、包装废弃物处理技术(包括塑料包装的光降解、生物降解和水溶性降解)、包装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包括回收再生和复用、替代品)、包装物综合利用设备生产技术等。
    6、做大做强一些企业,搞好“亚洲包装中心”和其他基地的建设
    “亚洲包装中心”的建设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吸引世界包装组织各成员国和亚洲包装联盟以及相关国际组织来亚洲包装中心设立办事机构或总部;二是可以整合我国包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三是可以引领世界包装科技发展潮流,吸引世界先进包装教科研聚集亚洲包装中心,实现科工贸和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国际化包装人才;四是打造世界先进包装制造业基地,引入国际一流的知名企业和国内包装龙头企业,从而改变目前包装企业生产效率低、技术含量不高、研发能力弱的现状。
    (二)主要目标
    按照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包装工业“十一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保持包装工业发展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包装工业年均增长率为9%,到2010年工业产值比2000年增加1.5倍,比2005年增加0.5倍;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包装系统,使包装工业中的高端包装材料与包装机械的技术水准接近或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重要包装生产设备和市场需求量大的主要包装材料和产品都能够生产,基本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贸易需求;建立比较完善的包装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编制一套适合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的培训教材,培养出一大批包装专业高级研究人才;建立比较完善的包装标准体系,制订一批有利包装技术进步、循环经济发展、促进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的标准,大力发展绿色包装产业,推动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1、主要经济指标目标
    在2006—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包装工业按8%的速度增长,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基本持平,总产值预计将达到5257亿元。到2010年工业产值比2000年增加1.5倍,比2005年增加0.5倍。这一时期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逐步到位,“十五”期间出现的经济过热现象将得到缓解,包装工业的发展也将与国民经济发展一样,最终实现软着陆,进入相对合理、平稳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包装工业向世界包装强国的进程也到了攻坚阶段。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数量增长的同时,要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使包装工业的生产利润率从目前的不到5%提高到7%;包装新产品产值在包装总产值中的比例从目前的4%提高到8%左右;包装制品出口在包装总产值中的比例从目前的11.5%提高到15%以上。
    2、市场竞争力目标
    通过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按照区域和市场需求建立一批包装生产基地,合理配置现有资源,提高集约化生产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建成一批产学研一体化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包装研发中心,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到2010年,实现龙头企业“1050”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双百” 计划,即10个年销售额达50亿的包装企业集团和全行业自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各100个以上。
    3、资源综合利用目标
    有效利用资源、节约能源是我国包装行业发展必须遵循的方向。到2010年,纸与纸板回收率达到50%(2005年为38%,1900万吨),废纸再生利用率达到60%(2005年为50%,2000万吨);铝制容器回收率达到90%(2005年为80%,);马口铁回收率85%(2005年为75%);钢桶回收率达到95%(2005年为90%);啤酒瓶回收率达到95%(2005年为90%);塑料聚酯瓶回收率达到60%(2005年为50%),塑料袋回收率达到10%(2005年为零)。
    五、实施“十一五”规划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保障措施
    1、加快包装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包装业,增加技术改造投资比重,提高项目技术含量,改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十一五”期间,争取国家给包装行业企业设立专项技改资金,解决我国包装行业企业多年来没有行业技改专项资金的问题。
    2、建立和完善包装行业的安全保障体系。
    加快出台包装专项法规,抓好包装行业和产品的规范管理,建立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常规监管机制,建立和完善重要商品包装的质量监控、产销衔接、市场准入等调控制度。通过修订技术标准、严格控制生产许可证发放等有效措施,配合工商、质量与技术监督及新闻单位等部门,加大监控包装市场的力度。抓紧技术标准研究,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地位。“十一五”期间,争取包装专项法规出台,同时建立反应灵敏、运作灵活、体系完善的包装标准起草、发布、宣贯、执行、监督体制。
    3、建立我国绿色包装工业体系。
    继续抓好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发绿色包装”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工作。营造绿色包装社会氛围,构建绿色包装评价体系,建立绿色包装运行机制,支持绿色包装研发工作。
    绿色包装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将在全社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对于整个包装行业和其他相关行业来说,是一次观念的大变革和技术的大革命。技术、法律、管理、教育等相关单位,必须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大局出发,按系统工程的方法去组织、管理和协调,形成一个政府领导、行业推动、企业参与、相关行业配合、民众支持的格局,推动绿色包装事业的发展。
    4、继续搞好总量调控和包装产品结构调整。
    以市场为导向,认真研究行业布局,加强信息引导,防止重复建设。引导瓦楞纸箱、BOPP膜等供大于需产品的总量平衡。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运用经济手段和技术、环保措施,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
    5、实施大企业战略,推动包装企业结构调整。
    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发展现代包装产业,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包装企业集团,使优势企业在自主开发、规模化生产、系统集成和市场竞争力方面上一个新台阶,增强发展后劲,提高行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
    6、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共同促进包装行业发展。
    建立区域经济对话制度,促进“三大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与西部的交流。
    7、组建科研工程中心或研究院。
    以行业现有研究机构为主体,建立一个国家级行业研究机构,同时分区建立若干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此为基础开展重点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工作,使塑料、农副产品保鲜、纳米、激光加工、包装机械等主要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满足国民经济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要。
    8、用好国家对包装行业的鼓励政策。
    充分发挥财政部“包装行业科技专项”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按照“自由申请、公平竞争、专家评议、择优扶强”的竞争方式进行管理,寻求各地、各级政府更多的配套支持,促进包装行业研发工作的开展。
    9、构建包装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依托国家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开展为包装中小企业金融担保、人员培训、新产品孵化及推广等服务。
    (二)政策建议
    1、完善与包装工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尽快研究制订《商品包装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同时,尽快建立包装质量安全技术法规体系,逐步将包装工业的发展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实行依法监管。
    2、各地、各级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有选择地支持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能够扩大出口和提高西部地区包装水平的包装工业示范工程重点项目及为其提供相应技术设备支持的重点项目。
    3、增加国家对包装技改和科技发展的投入。国家应积极支持一批包装重大技术开发项目和技术基础性研究工作,鼓励企业积极从事包装技术的开发,以提高包装科技水平;重点支持科研单位为发展包装工业设立的科研重要专项。鉴于目前包装安全存在问题较大,要积极支持包装产品高新检测技术的研究,特别是质检部门,要加大对包装安全检测设备的投入,尽快建立和完善与国际包装检测先进技术相适应的我国包装安全检测体系。同时,国家应列专项计划支持质检等有关部门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包装质量监督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包装质量安全。
    4、建立食品和药品包装认证、审批制度,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
    5、国家应在在税收、金融等方面对绿色、新型包装产品的生产企业给予政策扶持。
    6、提供融资渠道,多形式利用国内外资金。对科技含量较高、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经济效益好的包装骨干企业和西部地区包装工业优势项目,国家开发银行应积极提供融资支持。积极合理利用国外优惠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
    7、建议教育部恢复包装工程硕士与博士点,加强包装行业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建立包装高级技术人才的补充通道。
    8、建议国家对“亚洲包装中心”和其它包装基地给予土地、税收、金融等特殊鼓励政策,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建成1——3个具有国际影响的超大型包装企业集团。
    9、国家应加大对行业组织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中国包装联合会(原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是国务院最早授予行业管理职能的行业组织,但因历史和体制原因,基本建设和机构建设还停留在改革开放之初的状态,严重影响联合会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包装联合会与其他联合会同等对待,为联合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便充分发挥包装行业组织在参与行业规划、行业管理、项目评估、技术咨询、贸易仲裁、反倾销与应诉、法律法规及标准制定、市场监管、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作用,使包装工业的管理与世界接轨。
 
 
 
 
    备注:
    本规划部分概念采用以下解释。
    1、东部、中部、西部的划分:
    根据全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经全国人大会议审议,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市;中部包括:山西、内蒙、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9个省、市;西部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市。
    2、包装大中小型企业的划分: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标准:大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为:从业人数2000人及以上、销售额3亿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亿元及以上;中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为:从业人数300-2000人以下、销售额3千万-3亿元以下、资产总额4千万-4亿元以下;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为:从业人数300以下、销售额3千万元以下、资产总额4千万元以下。大型和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所列各项条件的下限指标,否则下划一挡。
关于我们 | 发布信息 | 帮助中心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